前言
從之前一篇的閒聊,我想以更精準的角度來說說重型音樂衣著這件事。這個研究儘管只是在衣著方面,但這篇研究必定是從 90’s DIY metalcore 推到 00’s post-hardcore 再到 2005 以後 screamo / metalcore 的一個環節之一。在音樂性,從 Sergeant D 幽默而戲謔的文章,說出這場景的音樂轉變:
The History of Metalcore/Screamo
http://www.metalsucks.net/2010/06/07/the-history-of-metalcorescreamo/
也許討論衣著或音樂轉變,都還不夠直指這場景被某些人操作到主流、商業化了,音樂以及衣著的變化,都是指出這場景被主流化的佐證。必定有什麼操作,讓 90’s metalcore 變成了 2005’s srceamo。至少這件事明顯能在視覺方面感受到。
限制與勘誤
由於網路興盛是在 2000 年代開始,許多廠牌、樂團都是在那之後才成立網站,這個探討將受限於網路的普及。追溯到 90 年代以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除非有當時候的人對此進行討論,加上我幾乎沒有能夠連結當時的生活經驗,要體會起來也更加困難。值得一提的是,這篇刊載於 STUCK IN THE PAST 的文章針對 90s 的 straight edge 服飾進行討論:
Straight Edge and the art of the Clothing Line
http://xstuckinthepastx.blogspot.com/2011/10/straight-edge-and-art-of-clothing-line.html
此外,目前沒有證據指出這些設計是 nu metal / pop punk 下來,反倒是我看到更多與 NWOAHM 的 metalcore 有較多的連結。而關於 2000 年代的藝術,朋友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參照:
The Rise And Fall Of Grunge Typography
https://www.theawl.com/2012/08/the-rise-and-fall-of-grunge-typography/
顯然 2000 - 2005 年間的團 T 設計非常顯然地受到當時 grunge art 的影響,但我並沒有太多著墨於此。
正文
話說 MerchNow 最早談成功的廠牌應該是 Equal Vision Records,推測是在 2002 - 2003 年之間。至少這家公司起源自 90 末 straight edge、metallic hardcore 場景。到了 2007 年左右 Rise Records 也把他們旗下的表演者周邊託售在 MerchNow。在這五年多間,MerchNow 販售商品越來越多,樂團類型從 hardcore、metalcore、screamo 與 post-hardcore 都有。這五年來的轉變也反映出這個場景如何變化至今的樣貌。1997 年的 Equal Visions Records 在網上所販售的 108 與 Sick of It All 的周邊,可以看到 hardcore 掛的很喜歡把現場演出的照片或是簡單的 LOGO 放在樂團衣服的設計。
2003 年的 A Static Lullaby 的團 T 設計,和 Sick of It All 的樣式有些類似的感覺,連顏色也挺特別的。至於 Wage War 可能在 2015 年左右印製的團 T,放上了樂團演出的照片,這樣的做法在 hardcore 圈非常常見,但這個樂團卻比較貼近後來繼承 screamo / post-hardcore 的場景。
2002 年的 Hatebreed hoodies 在團名背後放上了手槍作為底圖,以及差不多時期的 A Static Lullaby 團 T 「Butterfly」換上了蝴蝶以及背後的骷髏,儘管前者利用手槍表達強烈的陽剛設計,而後者運用了 emo 感十足的素材,但兩者皆在圖案的編排卻不約而同的巧合。也許是當時候的衣服設計使然,也許真是場景的接近。而在此我傾向後者。
我一直覺得 2000 年初期的衣服還有個特色在於小巧的圖案,像是 2001 年 Pedro The Lion 以及 2005 年 Action Action :
有時又會被放置在一些不尋常的位置,像是 2005 年 Armor For Sleep 與 2006 年 The Devil Wears Prada,前者的圖案在腰間,而後者圖案明顯偏下。
A Static Lullaby 的「Butterfly」充分傳達當時 emo 味的設計感。而針對這個事實,另外兩件團 T 有其有趣之處。約莫是 2012 年印製的 Mayday Parade 團 T,破碎的心呼應了與 emo 的連結,而滿版設計正是當時候風行的設計方式,相比過去小小的或是放在腰間的圖案,有十足的差異。至於 2015 年的 I Prevail 的這件衣服,運用了紅、黑、白等三個顏色;骷髏以及心臟,這也顯示了與 emo 場景的連結,儘管 I Prevail 曲風已不復見當時所採用的音樂元素。
把時間推進到 2006 年,圖案不再是簡單或是帶有拓印感的風格。從 Alexisonfire 的大象團 T「Mammoth」以及 2008 年 A Life In Once 的團 T,能看到圖案在整件衣服佔地變大,且圖案開始趨於複雜。事實上 2006 年 TDWP 的那件就約略能感受到圖案複雜化。
這樣滿版的圖案設計,開始帶入了美式卡通滿版的風格,像是 Never Shout Never 以及 The Devil Wears Prada 這兩件。 這樣的設計傳遞出這類型的音樂,有別於傳統金屬樂,像是在 grindcore、death metal 這塊能看到殘暴、肢解的圖案,轉化成恐龍,服裝的轉變也透露出,當時年輕一輩對金屬樂有不一樣的詮釋。
下列三個設計中,頭一個 Chiodos 的衣服視覺設計,讓人想到 2005 年間那些 emo / screamo 常用的設計方式,而接著兩件 The Devil Wears Prada 的服飾,則是說明 2008 年後存在著寫實派以及卡通派的美式圖案。前者視覺在用色以及使用的主題,某種程度似乎在 trolling 極端金屬這類圈子的設計。
說到這些美式浮誇、搶眼的設計,就不得不提 Electric Zombie 這個服飾品牌。2009 年開始 EZ 在 MerchNow 販售,並與 A Day To Remember 聯名打出知名度。EZ 的設計正好符合當時候的潮流。
在此之前插入一個值得一提的觀察,就是有些冷硬、科技感的設計,也偷渡在一片浮誇的美式設計當中。左一的 Attack Attack 難得的沒有一片誇張、恐怖的大圖案,但這種設計在我的經驗中並沒有太流行,就又悄悄消失了。
而 EZ 這樣的風格也許也有到盡頭的一天。2010 年開始,發現這些樂團開始在 T-shirt 中塞上滿滿的歌詞。像在上方中間、上右方以及左下方都使用一句引人注目的歌詞來進行設計。而下方中間以及右下方則是正面遵循著 2008 年流行的「金屬團 T」 風格。
2013 年到 2015 年間,這圈子的設計又更加多元了。從 Being As An Ocean 的文青風、Neck Deep 的渲染到 Ocean Ate Alaska 的嘻哈、幫派設計的服飾,EZ 那樣的風格逐漸退出流行。
Asking Alexandria 在 2016 年與專輯同捆的 T-shirt 就意外簡潔:
接著來比較使用同一元素為發想,的幾個設計。下方同樣有美國國旗作為設計發想的服飾。第一件的 2013 年的 ISSUES 團 T 給了一種稍微冷硬的感覺,在圖案本身做侵蝕的效果,乍看起來也有點渲染味。而第二件來自 Whitechapel 的服飾則是遵循著滿版設計,但並沒有在正面採用金屬味十足的圖樣,而是較為簡單的一面美國國旗,而背後再放上一句歌詞。而最後 2015 年的 August Burns Red T-shirt 帶來一種類似於 melodic hardcore 掛的文青感,非常中規中矩的設計。
最後,這場景改變了什麼?我們從 Electronic Zombie 這個服飾品牌看到,這個品牌在設計上大量運用了美式動畫、恐怖電影以及摔角文化等等這類的元素,標準道出 2008 年到 2010 年間這些 screamo / post-hardcore / metalcore 團的服飾設計方式。2015 年的時候,EZ 意外地出了兩款在視覺上比較收斂的設計:
這意味著什麼?同年另個服飾品牌 Stay Sick 有左一、二這樣的設計,接著是 Sworn In 的團 T。明顯的 EZ 的設計不再是「流行」了。
一直到 2017 年 EZ 似乎是逼不得已的推出融合日式、幫派、街頭味的設計。但使 EZ 發跡的設計方式還是佔最大宗。
EZ 退出流行而 Stay Sick 也會有退出流行的一天。至於下一個五年會是什麼呢?無論是音樂或是服裝設計,都讓人十分期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