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藝術
  • 每週心得
  • 專輯評論
  • 燒錢紀錄
  • 研究筆記
    • 雜碎思索
    • 類型探討
  • 舊東西
    • This Is Shit Not Review
    • A post-hardcore tour in Encyclopaedia Metallum
    • 嘴砲韓樂
    • 金屬筆記
    • 未分類
雜碎思索

從外來文化到自身文化經驗

聽過了 Ice Nine Kills 最近一張專輯《The Silver Scream》後,在聆聽感受上,若要用一些詞彙形容他們,我感覺到的不外忽是:「扭曲」、「小丑」、「恐怖」等等。接著呢?我其實對於仔細去看他們歌詞並無太大的興趣。

我隨意的搜了一些訪談跟樂評,看到了些資訊。這讓我意識到,如果真的想懂 Ice Nine Kills 的歌,需要具備的文化背景有相當多 [1] [2]:
- 70 年代末期到 80 年代的恐怖電影 (slasher film)
- 恐怖的交響曲或配樂
- 經典的外國文學著作,尤其是以恐怖為主題的,如 1971 年 William Peter Blatty《The Exorcist》

而以一個在 1980 年到 2000 年間生於台灣,直系三代皆生於台灣 —— 不說台灣了,就說生於亞洲好了,接著青壯年時期的 30 年間都生長在台灣。在這樣先天的限制下,能夠符合上述文化背景條件的人,不外乎:
- 音樂、外語學系相關畢業
- 對音樂特別有愛好,愛好到會特別去聽恐怖氛圍
- 對電影特別有愛好,尤其是在恐怖電影
- 對西文著作有愛好,特別是恐怖文學

「西區考特」這個名字,第一次聽到是在我中學的時候,就個人的調性來說,我對恐怖元素沒有太多愛好。就算我有愛好,我同樣也無法完全複製一個成長背景,來達到符合聽懂這張作品的資格。最多只能後天的大量閱讀恐怖文學、觀看恐怖電影來試圖「系統性」的理解這樣的文化。但當地人「自然而然」的生長背景下,還有更多體驗是我就算了解再多的「理論上」了解他們的文學與電影,都還是無法達到的。

在我的成長背景中,我的父母聽著鄧麗君以及多首校園民歌,對於潘安邦、蔡琴、王夢麟等等歌手的幾首經典歌曲,我再也熟悉不過了。父親隨口唱著鳳飛飛的《相思爬上心底》[3]、母親也是唱著蔡琴的歌曲。幼稚園老師特愛播著《龍的傳人》或《母親您真偉大》這類的歌曲,國小的班級畢業歌是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至於國中的課本中有著鳳飛飛的《掌聲響起》或是齊豫的歌曲,當時流行著像是光良的《童話》、五月天《知足》或《垃圾車》等等。10 多年後,《童話》在國小的音樂教科書中、《知足》成為國中生的畢業歌曲。

李建復-龍的傳人 (官方完整版Comix)


凤飞飞 - 相思爬上心底


本身我不太聽音樂,國中時期為了試圖和同儕有些話題,我聽了少量的流行樂,像是黃立行、蘇打綠等等,還挖到了一些 pop punk 的獨立樂團。接著到了高中,我的音樂聆聽經驗正式被外來文化介入,從那時候很紅的變形金剛電影配樂樂團 Linkin Park 開始,也挖到了一些 folk metal、doom metal 的作品,同時也在聽一些 k-pop。再來我發現我的調性其實比較喜歡 2005’s 的 metalcore / post-hardcore / emo 的玩意,就又往那個方向發展。

我曾和一位在美國的人聊過,他身處在 grindcore、thrashcore 的場景中,那些 wikipedia 條目中出現的團名,某些的樂手是他親人或朋友。在我分享我的聆聽經驗的時候,我發現我能告訴他我聽了什麼「種」音樂,但在我的聆聽經驗是沒有「文化」的。他和我的「生活」無關,我沒有組樂團,更不在當地的場景裡。

這讓我回想起來有些憂傷。對自己對於本地文化的體驗,感到哀傷。丈著標新立異的心理,聽著美國中學邊緣人的歌曲,接著在五月天、光良以後,我還記得台灣的什麼?走在街上,我發現音樂早已取而代之的是 hip hop、electornic music。就我粗淺的觀察,現在華語論壇我能提出的幾個相關詞彙應該是:中國有嘻哈、抖音、直播。這完全不像校園民歌的年代,有豐富的題材,能將歌曲主題區分對歷史、自然、勵志或愛情等等,那些民歌音樂還能聽到一些中國傳統樂器。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追求一個模仿外來文化卻和自己原來根源脫節,是目前我們這些弱勢文化發展的悲哀。

像是這樣的言論層出不窮:


對西方人來說,他們無法分清中國與日本文化的差異了,而不能理解為什麼這些「外來文化」現在成了我們必須搞懂的大文化、大類別。在上述的成長背景下,多數台灣人依舊可以是區分廟會音樂、校園民歌、土製搖滾或華語流行,總不可能聽著對街的孝女白琴,跟我說那是董事長樂團吧? [4] 撇開「台灣人」到底該不該讀中國文學的歧異,就說 50、60 年代的鄉土文學好了,有多少「台灣人」把《亞細亞的孤兒》讀過了一遍?在自己的文化都不了解的狀態下,就算懂了所謂了 metal、punk、alternative,依舊是沒有文化根源的人。

[1] https://www.loudersound.com/features/the-stories-behind-ice-nine-kills-every-trick-in-the-book-album
[2] http://www.deadpress.co.uk/interview-ice-nine-kills-27-01-2018/
[3] 我每次都聽成「小時候的小螞蟻」,這讓我對這首歌一直不明所以
[4] 說好這篇要認真的,還是忍不住想要模仿酸一遍:「 音樂圈外的人士,當然不可能會像我們這種專門聽得分那麼多,但絕對絕對還是可以跟你聊個大方向,只有美狗連廟會音樂、校園民歌、土製搖滾或華語流行這些大文化、大類別的名詞都還搞不懂。美狗沒sense已是事實,我們可以把責任歸咎人們從小到大,學校與一般家庭根本不重美學教育,才導致產出一堆品味盲。然後真的不要把全世界的水準給拖下水。」
Dream.B
標籤:weekly nag 雜碎思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ewer Post Older Post Home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Recently Stoked

Recent Posts

Recent Posts Widget
The template is modified by the template created by Way2themes and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