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Nag: Oi, Oi, Oi!
2/24
Sham 69 - 1978 - Tell Us The Truth
Sham 69 - 1979 - Adventures of Hersham Boys
Blitz - 1982 - Voice of a Generation
VA - 1982 - Oi! Oi! That's Yer Lot!
VA - 1980 - Oi! The Album
VA - 1981 - Strength Thru Oi!
※ ※ ※ ※
那些很紅的龐克團對我共鳴就不是很深,可像Sham 69這團有著個melodic hardcore類似的氣氛。就英國來說,他們這種應以Oi!來標籤,這種音樂讓我不經聯想到維京人的豪邁,而推論美國melodic hardcore應該是因為surf music的緣故才聽起來有些folk?繼續聽Sham 69和另一個較晚個幾年的玩意Blitz,他們皆是將生猛而華麗的東西結合再一起,並帶上一些傳統民歌。
意外發現Oi!合輯真的超級多,而且也有通過EMI發行的,既然來不及聽那麼多團,不如把這幾張帶上了。首先聆聽的這張作品《Oi! Oi! That's Yer Lot!》。我聽到像Five 0《Dr Crippens》,有時候glam少時,相較起來就比上述樂團更有活力、激進,生而未經琢磨的粗糙,刷扣刷的更快速,編曲更直接,似乎更類似early 80s' American hardcore再補上一些pop punk的Adolescents。
整體上UK的中階punk有些夜店味比較重。(有些則是民歌味比較重。)我認為可以這樣想:現代的electropop/dance-pop元素,好像那一代pub rock所汲取的元素,同樣貫串著潮流的精神,音樂多半出自當時的流行文化。在此先不不考慮當時的pub文化與現在party文化的差異。可到頭來UK的pub rock與punk rock也同樣密不可分。另外Crux《Liddle Towers》這首超級可愛。最後不是很懂這張為什麼有Black Flag呢?
下一張《Oi! The Album》我又聽到更激烈版本的punk,除了The 4-Skins以外,The Exploited的厚重粗麻的bass引人注意,有些民謠融合讓人朗朗上口,最後Splodge的《Isubeleeeene》可愛的有趣。在注意到Peter and the Test Tube Babies的歌曲的同時,我又再次看到punk pathetique,一個比harder-edged Oi!用較為輕鬆的態度,或許和anarchism想反映出的現實也是一樣。比起street punk,我更喜歡這種punk pathetique Oi!。
2/25
Fear From The Hate - 2014 - Returners
Ill Neglect - 2015 - Reality Tunnels
Oceans Ate Alaska - 2015 - Lost Isles
※ ※ ※ ※
Fear From The Hate日本團啊,現在看到團名忽然想起來,根本被genre騙下到這張。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日本的場景那麼喜歡玩電音,可比起美國團,FFTH少了潮流感多了分細緻,而且整體上他比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好多了!FFTH有許多日本、東洋流行文化的特色,這是美國團所沒有的,只是聽起來不是很習慣。
據說會讓人很失望但我很期待的Oceans Ate Alaska,相較過去,聲音轉而非常freshy,但依舊保留chugging forever特性,編曲支離破碎,不是很順暢,有做出一點ambient/mathy,但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記憶點近乎沒有。只是我仍舊不會收回我對於這團的期待,因為他們作出了一點和這場景不太一樣的東西。很像OM&M那種清新nu metal/alternative rock的風味,可OAA卻比較jazz influenced,如果能統合一下整個編曲,可以帶出一個有別於以前mathcore時代更進一步ambient優美的新聽覺感受。
為這奇妙的作品作個review吧。第一首intro真的讓我跌破眼鏡,怎麼如此超乎我意料的破裂?有許多很白爛的空弦橋段組合,我想說--不是非常好聽,有點像I See Stars電音點綴,可已經從一種mashup晉升到mess up的狀態,到連我都有點吃不下的感覺。轉變太大,我說那種轉變太大還不是一個融合元素多或橋段多的轉變,而是在我還沒想到下一秒要發生什麼事,結果就被拉拉扯扯的莫名其妙…橋段已成碎片…鼓很強,吉他亂糟糟的。
接著關於正曲《Blood Brothers》,一並提提早釋出《Vultures & Sharks》、《Floorboards》,其實他們都幾乎踩在我的理解邊緣,有人稱他們轉變「太快」,當時我就抱持比較正向的想法,因為只有幾首歌釋出還不是整張專輯,而且很多段落我都超愛,像是《Floorboards》後面,聽了有種「拜託,繼續!!」的感覺然後clean突然進來就軟掉了。在捍衛他們之後,聽了這張專輯才發現,真的不要太樂觀,像是《Downside》竟然帶入pop punk走向,歌曲怪異度是提升,可是比沒有讓整張作品有個完整性。儘管轉換的很酷、很妙,可是我聽不懂啊啊啊啊!
不過其他首也有很多令我注意且喜愛的部分。像《Linger》一些progressive的不和諧、後半部post-rock/melodic hardcore,如果他們能把這些段落再延展一定會讓我愛死。要說整個我最愛的歌應該就是《Part of Something》,那像The Arusha Accord的開頭我簡直愛到炸,之後又轉有點ambient的味道,兩個線都算發展完全,再最後又交會,合成一首歌。
他們保留過去progressive的味道,只是聽上去更加清新,而非copy前一陣子紅炸的d-jent團進來。這張作品有倒吃甘蔗的感覺,interlude後都讓我很喜歡。《Over the Edge》、《Entity》都很奇怪的合我胃口。可惜唱腔有時候太低,不是很習慣這種曲風用低音。最後一首《Mirage》,開頭也是打post-rock/melodic hardcore登場,之後不知怎麼帶的進入technical到一個發癲,根本Ring Of Saturn上身。我是不曉得為什麼大家都吃OAA就是不給Design The Skyline一個機會?(是說DTS復出囉!)
2/28
Acceptance Speech - 2015 - In Your Head, Not Your Heart
Plebeian Grandstand - 2014 - Lowgazers
Full Of Hell - 2014 - Full Of Hell & Merzbow
※ ※ ※ ※
Acceptance Speech第一首的post-rock元素著實讓我驚訝,這是我很想營造的感覺,而第二首開頭則是帶入d-jent oriented的tone,加上在art/progressive rock中才能見的清爽,第四首轉而進入power pop/symphonic rock抒情歌也令人耳目一新,接著一首也是一個融合著2000年進中期post-hardcore以及現代抒情pop rock,這首不經讓我想到Cursed Sails的某首,簡直是post-hardcore界的pop rock。這張作品整體的編曲偏前衛,又有2000's emo元素在其中。以一個預期為alternative rock/post-hardcore的樂團來說,非常的優。
Plebeian Grandstand屬black metal/hardcore,詭異黑暗的氛圍做的絕佳好,hardcore而不至crust,反而保留了extreme metal穿刺猛爆的美感。接著Full Of Hell就是亂grind/crust一把。其實我不太懂為什麼我要聽這兩團XD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