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藝術
  • 每週心得
  • 專輯評論
  • 燒錢紀錄
  • 研究筆記
    • 雜碎思索
    • 類型探討
  • 舊東西
    • This Is Shit Not Review
    • A post-hardcore tour in Encyclopaedia Metallum
    • 嘴砲韓樂
    • 金屬筆記
    • 未分類
Weekly Nonsense

Top Featured: Haste the Day/No Omega


5/26
Silverstein - 2015 - I Am Alive In Everything I Touch
Haste the Day - 2015 - Coward
※          ※          ※          ※
我對於Silverstein的存在感到好奇…歌總是那麼相似,以前那張後就了無新意了。
倒不如聽聽回歸的Haste the Day…我有些忘記過去他們是怎樣,但這張顯然的和許多(christian)melodic hardcore有相似的味道,偶爾的橋段嘗起來indie/emo,只是整體上較為「Liferuiner化」。post-hardcore/emo元素讓曲目更加溫暖柔軟,在screamo元素與metalcore元素交互之下,兩者相輔相成,更加炸裂、情緒,預料中的直率也少不了。

乍聽起來似乎有點老味,可是仔細聽又多了這幾年的melodic hardcore,混上metalcore也不會落入老公式。堪稱最近翻玩古味post-hardcore/metalcore系列最有意思的一張。


5/27
Across The Atlantic - 2015 - Holding On To What We Know
Veil of Maya - 2015 - Matriarch
No Omega - 2015 - Occupants
※          ※          ※          ※
偽Survive This!出新歌,有一些小驚豔之處,但絕大多數似乎落入俗套。
這首真的跟Survive This!好像啊,只是clean不怎麼出色。


加clean被譙到死的Veil of Maya,其實我沒打算聽,但聽過某一首赫然發現indie rock/melodic hardcore的元素,於是就拿來試看看。第一首general的要死、第二首也不過從頭到尾chugging,再加一軌synth…《Mikasa》這首chorus catchy加上整個編曲還算有戲。但老天,我真後悔拿來聽…再坐Worst 10寶座?!

和crust系列的screamo,No Omega這種清新線的screamo也是很令人著迷。雖然關注了
Throatruiner的粉專,可是每次看到動態通知都自動略過XD
這次想說聽一下,這場底下真的沒有一團在豪洨,真的很不錯。No Omege第一個曲目《
Passing》如暖風般湧上emo/indie rock系的清爽與溫暖,情緒像浪潮般堆積而來;接著《Staying》、《Man / Monster》急轉直下,如同crust滿滿的刷扣方式讓No Omege帶些微sludge/post-hardcore的黑暗,但《Man / Monster》在歌曲中段沉靜了一會再爆發出來。《Takers》拉回了一些光亮的感覺,而到了《Comfort》讓聽者有著前後呼應的感受,儘管光明,但卻又有一絲憂傷。這張捕捉細膩的情緒,用音樂詮釋的能力相當好。
sludge和emo,這兩者就像alternative rock與pop punk互補的存在呀!


5/29
As We Awake - 2014 - Ripping Silence
※          ※          ※          ※
As We Awake是從頭到尾breakdown自以為progressive deathcore的團?!從頭到尾chugging真的很可怕。

這張新專輯應該會蠻怪異的,從之前到現在釋出許多首歌風格都差蠻多的,實驗意味十足。這首走doom/sludge取向。



5/30
Idlehands - 2015 - Dena Mora
※          ※          ※          ※
我記得之前再跟個人討論(或是吵?)類型的事情,那人提到「不會因為你說番茄是蘋果,他就會是蘋果」,當然,但別忘了分類這種事上都是人幹的,今天你的空間裡,定義番茄為蘋果,那麼番茄就是蘋果,或是說是否存在類似番茄、類似蘋果的中間物種呢?兩者是否有基因相似之處?
同樣在音樂類型的分類上,這現象就更顯然了。為什麼有人會把瘋狂的nu metal始祖稱作death metal?其實這是有脈絡可言的。

一連串nu metal的節奏轟炸,harsh的唱腔跟加快了速度,厚重、聽上去有些黑暗,讓人不自覺的有個deathcore走向的感覺。這讓我想到上次思考的問題,也就是上述所言。其實研究groove那時候不難發現Sepultura這個特別也引人誤會的存在,一個death-oriented的混種metal,而後的nu metal始祖,或說是Korn、或說是Limp Bizkit、或說是Slipknot與Sepultura都有合作關係,在extreme的方面也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所以把nu metal稱death metal有錯嗎?因為他某些部分確實是受funky extreme metal啟發的。
所以結果就是這樣有趣的現象,這些轉nu metal的metalcore樂團,意外的有個deathcore的味道。他們並不全然從傳統deathcore--他們結合著death metal與hardcore/metalcore--作發想,而是取材自nu metal,和後來簡化過後--保留氛圍、偶爾掃弦、降低速度的chugging deathcore如出一轍。這結果令人玩味,nu metal或是death metal都演化成更加新式的deathcore的樣貌。當然也會有人不贊同,因為音樂上這該叫hardcore或是metalcore,甚至那些過份簡化的deathcore也不該稱為deathcore。只是畢竟這是一個還在發展的歷史,還有許多模糊之處,就我個人我將他歸類為deathcore。記得像是Sworn In或LifeGiver這類的團,我相信他們絕對是metalcore/hardcore起家的,和death metal本身沒什麼關聯性。

今天聽Four Year Strong這首新歌,讓我想到…

Chunk! No, Captain Chunk!新專我還沒聽呀!
我不覺得《Playing Dead》有什麼出色的地方,但是《The Other Lines》能看出他們有十足的轉變。可是點都掛了!掛到差點想到Spotify聽!感謝小站點The Daily Mosh <3 span="">
不過FYS這首真的頗有去的,那個應該是想要d-jent厚重,可是放慢速度反而sludgy十足的獨特riff。

只是不管!我想先聽Idlehand。這張作品也是近期相當期待的一張,相較之下他們比Chon的感情還要豐沛,甜膩而輕飄,能找到一些2000年到中期emo/alternative rock/post-hardcore掛的味道,像《Dena Mora》,但似乎過分的prog/indie讓他又不是那麼突出。整張感覺上似乎還是有些平淡無奇,聽完算是有點小失落。當然因為我一直在找什麼的影子、期待有些什麼。
Dream.B
標籤:weekly nag Weekly Nonsens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ewer Post Older Post Home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Recently Stoked

Recent Posts

Recent Posts Widget
The template is modified by the template created by Way2themes and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