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準的氛圍偵測器
整個音樂祭的演出陣容中,I Killed The Prom Queen 是我主要目標,理所當然要把我從日本學到的那套再帶過來。對 IKTPQ 來說,一開始登場大家對他們似乎不是很熟悉,他們感覺也對我們還蠻冷漠的,另外不確定他們平常 setting 的時候是不是總是自己來,後來大概猜測他們好像就是精簡的來台灣表演一場,之後就馬上回去了。整場的 Circle Pit 怎麼樣我不確定,合唱的部分好像我附近有些人會唱一些,但還是蠻悲劇的,尤其是「I am happy watching you」後面整個沒人接,一個人的音量真的無法。不過氣氛最好的部分莫過於有為數不少的人在跳水,也因此他們或許預估這個小島不會有什麼有趣的事,但這樣的現象讓和他們原先期望上的差距,讓整場感覺不是太差的,至少感覺他們在台上算蠻開心的。話說我一直都在懷疑,主辦是不是有叫樂手別隨便給台灣人大合唱啊?XD再來 Veil of Maya 感覺在台上也是玩得很開心,樂手不停往前搶戲,比起 2000 年中期的 metalcore,似乎現在 progressive metalcore 還是比較多人在聽,再加上大合唱有很多 catchy 的清腔,所以互動上算不錯。嗯,誰叫 Prom Queen 現場清腔總是聽不太到,主辦給他們的宣傳其實也不多。Architects 就不用說,我嚇到從第一排的板子上跳往沒有板子的第二排,寧可沒有欄杆扶,也不要欄杆翻起來往前趴。這種人肉圍欄的概念真的是非常新穎與第三世界。
由於對想看的每一場都全力的支援,所以可以說我失去了觀察周遭氣氛的敏銳度,不太能比較 Veil of Maya 或是 IKTPQ 之間分為的差異,朋友才說 IKTPQ 氣氛沒很好。是說 Architects 的第一次群眾也只能說普普通通的,但可以說是當時現場表現最驚人的,雖然我有點不太清楚中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他們的名氣就在台灣這樣開始發酵了,最後竟然成為第二天 headline。
說到氣氛這件事情,我記得幾個表演者看起來好像不是很爽的團,像是 Finch 和 The Used 都喝了再上,The Used 表演感覺挺隨便的,接著 The Word Alive 的 Telle 在表演中後的段的時候,竟然還希望大家可以嗨一點,怎麼有暖場比主場還要嗨真的超級不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 mathcore 基本上是式微了,而嚴格來說台灣應該是沒有美國的 mathcore 團過來表演,但廣義來說,Architects 和 Veil of Maya 在早些時間是有 mathcore 元素的,比方說 Architects 的《Early Grave》以及 Veil of Maya 的《Unbreakable》,我不期望能夠有機會看到 Converge 或 Norma Jean 來台灣,或是說哪天來個 mathcore revival,但至少有這兩團來過台灣,還在同一天演出,也表演這兩首歌。算是又另一個滿足了吧。
說完澳洲團與美國團後,這次音樂祭最大的收穫是香港這方面,儘管我可以確定早上的香港團,氣氛並不佳,也許是時間太早的緣故,也許是台灣這邊對港團認識比較少。而至於日本團的話 Survived Said The Prophet 氣氛則是意外的有點糟,真敬佩他們還能夠來三次...
我們的亞洲樂團
Survived Said The Prophet 雖然氣氛很糟,但他依舊很努力的表演,試圖感染台下觀眾,這點在 Blessthefall 就見識到了,而在日本或在台灣,不管群眾如何,他們皆是敬業的進行演出。但我真的對他們歌比較沒興趣,加上一天下來有點疲憊,我還是不要冷冷地站在那不知道在做什麼好了,所以沒看完整場就離開了。回顧第一天早上,感謝 Young Guns 北七訂錯票,我終於有機會看到吵鬧很久,今天終於看到的八十八顆芭樂籽,表演風格真的很逗趣,groovy 的感覺真的超棒的,有點不解的是這團應該是我這兩年才知道的台灣團,不知道是他們行銷方面較少還是我根本就不熟台灣場景?接著另一個我也吵很久想看的荔枝王與他的女兒,這個香港哈扣團,感覺他們蠻 metallic 的,也有翻唱一些比較 oldschool 的歌,接在八十八顆芭樂籽後面真是完美的組合。
記得第一天 Parallel Horizons,因為是一副華人樣,我還以為是台灣團,想說也做得太強了吧,結果不是,是香港人!一直以來我就懶得看暖場團,依照這個習性,理論上第二天我應該是發懶等到三點多才到。很好,主辦單位時間表寫錯,讓我早早就想跑去等 Young Guns,但也讓我決定明年看到港團要好好玩了。這天第一個表演者的逆流,聽起來也是比較兇,然後緊接著是比較 alternative rock 風格的 Seasons for Changes,倒數第二首和 OBSESS 合唱整個超美的。SfC 的聲音跟 I the Mighty 或 Emarosa 那類的非常相似,很驚訝這種高音能出自華人當中,還有在新力量這個小舞台上,人聚集越來越多的電扣團 Soul of ears,這團特別之處在於加入比較甜蜜的 hip hop 元素歌曲,和一般想像的電扣團是比較不同的。我不太願意在公開的場合批判台灣樂團,雖然這個破網誌也是沒幾個人看,可是看著優秀的香港團,我非常憤慨一樣都是華人,為什麼台灣團無法與他們較量,優秀的團 promo 少,倒是一些沒什麼意思的團透過人脈或是聲望而能到大的舞台。至於泰國團這部分,主辦給予的 promo 也是誠意十足,可能這塊其他主辦還沒有佔到市場,然後他們還可以把 Retrospect 宣傳到弄到山舞台,不知道什麼考量,也不知道真正愛聽的多少人,不過看過兩次台灣真的蠻瘋的。同時這次還帶了泰國 Crossfaith Sweet Mullet 來,聽了一兩首覺得還要再加強才行。結束離開時,還有路過有聽到的韓國團也是非常優秀,應該需要被邀請到更大的舞台,嗯,雖然這一塊應該有些人仇韓?是說為了攔截 IKTPQ 我犧牲了這次好好看 Crystal Lake 的機會(其實那時候還有,但決定回去休息 XD),據說氣氛可能是當天最強的。
暫時撇開每個地區有它的獨特性這點,其實亞洲這一塊除了日團有著強烈的 glam metal、hard rock 影響以外,就 metalcore 這一塊,大家都還是模仿美國團出身的,我只知道台灣這邊 Dying Chelsea 算有跟上目前的潮流,而其他國家,日本的話就是 Nocturnal Bloodlust 吧,近來日本也有打回美國的現象。也許印尼一代也會有優秀的樂團,但我就真的不是很清楚。華人這一塊玩 downtempo 這種我好像沒挖掘到過,至少目前在山海屯看到的 Seasons for Changes 比較偏 emo 到現在演化成 alternative rock,什麼 As It Is 那一類的,而 Soul of ears 則是比較老套的電扣,他沒有 Enter Shikari 強烈的實驗性,比較像 2010 年開始一狗票到現在偶爾可見的 metalcore / electornicore / post-hardcore 的過時曲風,至少那首 hip hop 歌曲算特別了。
道德瑕疵與我們明年見?
就在表演前幾日,網上流傳著一個和解書之類的玩意,大致上意思就是創辦人透過詐騙投資人的方式換取更多資金,現在想想甚至釋放出邀請 Paparoach 的消息也是一種對觀眾的詐騙?接著再將過錯全推到另一個合夥人。但這種嚴重的犯罪行為,竟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台灣重型搖滾場景的努力?這樣的狀況讓我感到相當複雜,讓人不禁想著,若支持山海屯是否就等於贊同這個犯罪的行為呢?我不得不承認跑去國外看真的很燒錢,接著表演者是為著當地人而演出,而不是你這個外地人,這感覺讓人也相當難受。但如果能把這樣道德上的瑕疵與支持重型音樂場景,這兩件事分開看,或許對我會輕鬆些。對於這樣犯罪的行為,我相當不認同,就算再怎麼想要台灣有個屬於自己的重型音樂祭,利用詐欺的方式籌措資金真的很要不得。然而單就支持這個場景在台灣發展上,我在這其中有些情感方面的依賴,希望在這場景,自己的國家有個什麼值得說嘴的東西;而且除了把歐美團帶過來,也讓我有機會能看看其他亞洲樂團或是台灣本土的樂團。不過另個有趣的事情是到了台中,怎麼樂手在這都說是台灣啊。
至於創辦人犯罪的行為,有一點不同的是,他依舊面對著這樣的問題,辦著第三屆,你覺得這種東西在台灣能夠大賺特賺嗎?我想,除非有林昶佐的生意頭腦吧。也許我也同時被主辦單位操鬧的感情遊戲左右著,不認為台灣做這個能夠賺大錢,也認為這種東西能夠在台灣是種夢。也因此,他繼續辦著第三屆,儘管過去說大話,但依舊一直進行還款的動作,到現在 Facebook 上的專頁已經鮮見有人對這是提出不滿。也許背後還有許多問題,只是就算無法找到合適的場地,就算經過颱風的重創,他們仍把表演者帶來了。究竟是為了平資金缺口硬上,還是真的有個夢,還是最後想要壯大成為台灣「主流」promotions ?好的,回顧有象與布洛克兄弟的事件,那些只接能賺錢的表演,他們能夠在法律上合法脫身,收了票錢不退,再說是受害者。我猜山海屯的情況,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脫身吧。怎麼不學布洛克兄弟,突然消失再來個借屍還魂?這個團隊真的是很白痴,願意面對欠款,還得接受例如 hidejia 之類垃圾的謾罵。反正,幹,我就是想在台灣看想看的樂團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