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著補償 Yellowcard 心理來到了第一次火球祭。老實承認我依舊對本土的樂團興趣不大,看了幾個會有興趣的樂團,其他感覺普通的樂團每每看了幾首就會不耐煩的想離開。我想這是個人喜好的問題,無論如何火球祭仍舊是個感覺十分好的活動,每個細節可說是用心規劃,當時到場的動線規劃也算再合格範圍。但如果能把地圖板往前移到入口區域,或是換手環處能主動把會場資訊給觀眾,也許會更好。因為整個場地也只有三個舞台,其中兩個還都塞在高雄展覽館的其中一區裡面,所以也不算太難懂。整個演出中,大概除了 Hyukoh 我可以把他整場聽完以外,其他沒涉略的樂團,聽來都感覺空虛。
直接正題到 Sum 41。事實上這個樂團在 2012 年就來過了,但我當時並沒有太大興趣,理由也許只是因為這團以前很紅國過,大家都知道。這次則是抱著回到 2000 年初的心態來體驗這個現場。其中我最喜歡他們的曲目是《Walking Disaster》,現場的開頭 Deryck 帶領大家在前奏打開手機手電筒,開頭溫柔的部分結束後,停了一陣子叫我們關掉開始正題。嗯,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這種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間隔時間太長,破壞了歌曲本身的情感,讓我有些軟屌。而《Motivation》是平凡,但卻是我更能感受到那年代能量的歌曲,可能表演中一直害怕被撞傷或是被後方的人用力推擠,所以真的不太記得。其他還有經典的《In Too Deep》、《Fatlip》和《Still Waiting》這幾首歌,我其實共鳴度也是還好。也許我從來沒真的體會過這個年代,這場讓我感覺在情緒上是鏤空。聽著這次的現場,總是覺得,這歌曲我聽過,但怎麼聽都沒那麼有張力,就是那種「嘿,這就是 2000!」在舞台動作方面,他們並不是那麼有活力,也許我被 metalcore 場景慣壞了?儘管觀眾一直尖叫跟推擠,但許多大合唱幾乎沒什麼人會唱;互動上所說的盡是一些 cliche,感覺說者跟聽者都沒什麼感情。這是個好的演出,在觀眾的熱情與表演者的熟練與穩定的把表演做出來這方面。但他卻不是一個動人的演出。
想聊聊關於欄杆的一點事,雖然說這次在 Sum 41 推擠的真的是十分要命,但撐過三五首後狀況變好些。只是欄杆依舊被撞開了點,還被往前推了幾公分,但這怎麼比,我覺得 While She Sleeps 或 Archetects 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一直以來去 Alive Promotion 辦的場,都是些重型的音樂,台灣這麼暴動的國外音樂,我只去過他們辦的,所以當時候對於欄杆、人肉護城河這類的現象,就算是:好吧,反正台灣這種場景才剛開始,沒有合適的場地,作不好可以理解。但是火球祭是第一屆,一字排開的男性工作人員,不敢說他們壯,但體格上至少是亞洲人及格體型,相比 Alive 工作人員一票瘦弱,甚至還有女性,來擔任護城河。雅活這個團隊真是讓我感到十分不可思議,尤其火球祭這次的經驗一比,上次 While She Sleeps 的演出,欄杆已經是整個被扯爆、位移到接近音響的位置,然後只有瘦弱的女性、少量男性與兩名不到甚至是完全沒有夠強壯的男性,來擔當護城河。演出過程中,其中一名男性員工甚至用背部,另一邊用腳踩牆,把欄杆往回推,而其他女性員工頻頻尖叫。難道不能把活動暫停嗎?請大家不要往前擠。在這次 Sum 41 中,因為欄杆被撞開,所以演出被中止了一下,我不曉得 WSS 是比較大牌經不起暫停還是怎樣,Legacy 的欄桿位移近乎是到有生命危險的狀態,而 Alive 卻他媽的只會找一堆女的在前面檔,相比火球祭在前面的安全人員,還有針對欄杆移動的處理,真的是好太多了。
還有一點是關於台灣衝撞文化這件事情,不過我想這種撞在一團的狀況應該是不分文化、不分國籍的,而且也難免,到哪裡都會出現無故推正在 dancing 的人,然後自以為這個場子就是這麼玩。我想接下來會再研究一點關於 moshing 這類的觀眾肢體動作,在其他國家 punk 或 metal 文化中的一點事,這其中的差異也許就是這兩個文化來的。搖滾迷人之處在於,他的文化代到了各個地區,都會有在那個地區扎根,形成不同的場景。只是我並不贊同在台灣搖滾的場子中,喜歡以衝撞至上來鄙視其他人享受演出的方式,並非所有演出者底下的觀眾,都該以這個行為為本位,才是「正確」欣賞表演的方式,有些人利用這種想法,合理化自己實際上已經影響到他人的行為,再來謾罵擁有其他欣賞方式的人們。而且老實說,並不是所有類型的音樂,在他文化發源地的場景,都用衝撞這種方式來欣賞音樂。只是搬到台灣,大家開始熱愛在獨立搖滾音樂中,作衝撞這回事,感覺就將以 wall of death 的碰撞為主體。每個人都有看音樂的方式,他沒有一定的規矩,但當有多數人都這麼做,那他就會成為一種文化、一種那個場景獨有的特色,我承認這是台灣搖滾樂的迷人之處。只是當有人隨意的用力胡亂撞來撞去的人一多,那這種情況就變成這場景會看到的淺規則,這就讓台灣搖滾樂的衝撞意同於往前擠、亂撞一通影響他人,或是衝撞那些在外圍欣賞音樂的歌迷。這並不是一個良好的現象。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